ChatGPT Agent 正式誕生:AI 進化成真正的虛擬助理
- 奇軒 李
- 7月22日
- 讀畢需時 7 分鐘

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美國時間周四 (17 日) 親自登台揭開 ChatGPT Agent 的神秘面紗。他強調這項 AI Agent 技術相較於傳統聊天機器人有了重大突破。不僅能理解指令並進行規劃,更具備實際執行任務的能力。其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主性與生產力潛力。那究竟 ChatGPT Agent 到底強在哪裡?現在就跟著Newspiggy 一同探索吧! 本文將從基本介紹開始,透過說明他的特色為何、性能有哪些、能帶給人類哪些改變等等議題,帶你了解這位改變 AI 時代的新星。
文章導覽:
一、ChatGPT Agent 是什麼 ?
ChatGPT Agent 是一套能夠執行複雜、多步驟、多工具整合任務的 AI 系統。它不只是「會回答問題」,而是能夠自己完成工作流程的「任務代理(Agent)」。
(一)整合多種工具能力
Agent 統一整合了以下四大工具存取能力:
文字瀏覽器:能夠解析網站中的文字內容
GUI 圖形瀏覽器:可模擬點擊、輸入、表單填寫等操作
終端機(Terminal):執行程式碼與命令列任務
圖像生成工具:產生視覺化內容,如簡報圖片、海報草圖等
這些工具使其具備橫跨辦公、工程、創作等多場景的任務執行力。
(二)支援多輪互動,動態調整任務
ChatGPT Agent 採用互動式任務流程設計:
支援多輪對話,能主動澄清任務細節
任務進行中允許使用者打斷、修改、重新指令
提高準確率與使用者控制感,減少錯誤執行風險
這種「人機協作流程」特別適合需要多步決策或高彈性調整的任務場景。
(三)安全性設計全面升級
為因應 Agent 自主操作帶來的新風險,OpenAI 強化了安全防護,包括:
防禦惡意提示(Prompt Injection):避免執行不當指令。
高風險任務預設拒絕:如涉及財務、法律、付款等行為,它會停止行動,並徵詢用戶同意後再次執行。
生物與化學領域操作的最高安全級別處理:防止濫用可能性。
這些機制讓 Agent 雖強大,仍不脫離使用者的監督範圍。
(四)成效驗證
ChatGPT Agent 已在多個現實世界應用場景與標準化基準任務中測試,表現優於同類 AI 系統,具體成果包括:
複雜網站操作任務完成率
資料彙整、報告生成的邏輯性與效率
跨工具串接後的結果正確率與穩定性
這些都顯示 ChatGPT Agent 並非原型,而是一個已具備高度實用性與可靠性的任務代理平台。
二、ChatGPT Agent 可以做到什麼事 ?
根據 OpenAI 於官網所釋出的3個影片中,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不管是運用於日常生活中,又或者是於工作中,都能大幅提高我們的效率。
(一)訂位餐廳幫手
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一個引人注目的場景:當用戶向 ChatGPT Agent 提問:「幫我依我的行事曆安排一天晚上去吃日式料理」,Agent 並不是只單純給出建議,而是實際動手完成整個流程。
它的操作流程如下:
搜尋高評價日式餐廳:先上網爬取目前熱門或好評的餐廳資訊。
查詢可預約時段:主動點開網站上的預約頁面,查看哪幾天、哪幾個時段尚有空位。
同步使用者行事曆(Google Calendar):檢查用戶晚上有哪些時段是空閒的。
比對結果,進行預約:雙相比對能配合的時段後,主動替你預約。
整個過程不需要使用者持續盯著畫面,ChatGPT Agent 能獨立執行任務,等任務完成後再將結果回報。
💡 驚艷之處:
傳統的 GPT 雖然可以「看見網頁內容」,但僅止於抓取表層文字。而 ChatGPT Agent 不同在於:「 它不只讀取首頁,而是會主動點擊頁面內的超連結,例如進入預約系統、開啟日期選單、選取時段,整個過程幾乎就像人類在操作電腦。 」
這代表一個質變:AI 不只是讀資料,它開始「探索」資訊。
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:當 AI 能主動搜尋、判斷、比對、決策時,我們是不是已經站在了「自主任務型 AI」真正啟動的門檻?
(二)工作效率的快速提升
影片中的另一個示範場景更進一步展現了 ChatGPT Agent 的專業應用潛力:
當使用者提出:「幫我統整 2020 到 2024 年舊金山的政府花費」,Agent 並不是單靠單一資料來源,而是啟動多階段、跨資料源的任務流程,包括:
搜尋與抓取資料:自動從各大政府官網、新聞資料庫、PDF 報告等數十至上百份來源中擷取所需資訊。
資料整理與比對:將來自不同年份與來源的預算、實支數據進行清洗與統整。
視覺化輸出:自動生成包含趨勢、類別分類與年度比較的試算表(Spreadsheet),讓使用者可直接查看或進行後續策略分析。
💡 效能突破
這個過去需要資深分析師投入一整天的繁瑣任務,透過 ChatGPT Agent 的自動化流程,最快可在 30 分鐘到 1 小時內完成。而且整個過程中,你不需要守在電腦前──Agent 可在虛擬沙盒中自主運作,完成後再回報你結果。
這不只是節省時間,更是生產力結構性的升級:你能把原本「被資料綁住的一整天」,轉為專注在策略、判斷與創意上。
(三)旅遊行程規劃助理
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一個實用且令人驚豔的示範:當使用者請求「幫我安排一趟旅行」,並提供旅遊預算與偏好(例如:要搭飛機、想安排 SPA、也想看一場球賽),ChatGPT Agent 不再只是提供旅遊建議,而是實際研究分析並著手規劃完整流程。
讀取使用者行事曆:先確認使用者在未來幾週的空檔,避免與既有行程衝突。
搜尋航班與飯店選項:根據預算與偏好,上網查詢符合條件的航班、住宿與可預約的 SPA、球賽活動。
比對時間與路線安排:針對不同活動與交通時間進行排列組合,排出合理又順暢的每日行程。
控制整體預算:在搜尋與選擇過程中優先考量價格、可替代選項,避免超出使用者設定的預算上限。
整理並回傳結果:完成任務後,自動產出一份完整的行程表與費用總結(如試算表格式),並主動通知使用者查看。
💡 驚艷之處:
過去規劃一趟像樣的旅行,可能要花數小時比價、確認空位、查詢行程細節,還要自己動手排時間。而現在,ChatGPT Agent 不但能主動讀懂需求、查找資訊,還會自動比對可行時間、篩選選項並安排整體流程。更重要的是,整個過程你可以放心離開電腦,讓它在背景中自動完成任務,完成後再通知你檢查。這樣的操作讓 ChatGPT Agent 不只是資訊提供者,而是真正具備行動力的旅行代理人。
三、ChatGPT Agent 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?
ChatGPT Agent 是 OpenAI 推出的全新任務型 AI 助理,其設計理念其實與 Manus 等現有工具相似,但背後運作的是一個更為深層的核心架構:統一代理系統(Unified Agentic System)。
(一)系統整合能力
ChatGPT Agent 並非從零開始,而是建立在 OpenAI 過去兩個研究項目之上:
Operator:專注網站互動操作,如模擬點擊、登入帳號、提交表單等
Deep Research:聚焦於資訊彙整與推理,能讀懂網頁、抓取重點並形成觀點
這兩項技術如今被整合成單一核心,讓 Agent 能在單一對話流程中動態切換:當使用者下達需求,它可以先進行推理與分析,再自動進入操作執行階段。這意味著,ChatGPT 不只是腦袋會思考,還能自己動手。
(二)虛擬電腦:任務沙盒與上下文記憶空間
為了安全與可控性,所有任務都在一台「專屬虛擬電腦(sandboxed virtual machine)」中執行。這個環境具備三項關鍵特性:
沙盒隔離:與使用者本地系統完全分離,避免資安風險
上下文持續性:任務執行期間可保留狀態,即使中斷也能從斷點繼續
多步流程追蹤:支援跨步驟作業,例如先登入網站,再下載資料、再轉存雲端
這套環境使 Agent 能完成複雜流程任務,類似「一人 IT 助理」全天候執行命令。
(三)自動選擇最適工具
ChatGPT Agent 配備四種可即時調用的智慧工具,會依據任務需求自動決定使用哪一種,形成一種真正的「多模態操作引擎」。
工具 | 功能說明 |
視覺化瀏覽器 (Visual Browser) | 可互動操作 GUI 網頁,進行點擊、表單填寫、模擬瀏覽 |
文字瀏覽器 (Text-based Browser) | 適合進行大量文字處理、邏輯推理與內容抽取 |
終端機 (Terminal) | 可執行程式碼、使用 CLI 工具、下載檔案、分析資料 |
API 存取 (API Access) | 可透過連接器串接 Gmail、Google Drive、GitHub 等第三方平台 |
這就像是 AI 隨時帶著一個工具箱,能在有需要時立刻抽出適用的功能元件。
四、什麼時候可以開始使用 ChatGPT Agent ?
(一)上線時間
自 2025 年 7 月 17 日起,ChatGPT Agent 已正式上線。目前 Pro 用戶(含台灣地區)已可立即使用,而 Plus 與 Team 用戶將於數日內陸續開通;Enterprise 與 Education 用戶則預計在數週後開放接入。
(二)使用配額
在使用配額方面,Pro 用戶每月擁有 400 則 Agent 指令額度,其他付費用戶(如 Plus、Team)則為 每月 40 則,並可透過按量付費的方式額外擴充。
(三)如何啟用與操作
在 ChatGPT 對話介面中,切換至「Agent 模式」
描述你的任務需求,例如:「製作一份產品簡報」、「幫我整理競品分析」或「報銷本月出差費用」
Agent 會啟動虛擬電腦,在螢幕左側顯示實際操作流程
若遇需登入第三方帳號(如 Gmail、Google Drive)等私人訊息,系統會自動切換至「接管模式」,讓你安全輸入憑證
任務完成後,結果會以文件、表格、簡報等形式回傳,並可下載使用
完成後的任務可設為 週期性執行,例如:「每週一早上自動產出 KPI 報告」
五、結論
ChatGPT Agent 的誕生,標誌著生成式 AI 正式邁入「能夠執行任務」的階段。它不再只是輸出答案的工具,而是一位能夠主動理解需求、動手執行並回報成果的數位工作夥伴。從日常生活中的餐廳訂位與旅遊規劃,到專業場景下的資料分析與簡報產出,它都展現了令人驚豔的靈活性與效率。
在這個轉變的起點,我們不禁開始思考:當 AI 不只是幫你「想」,而開始替你「做」,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工作與創造力的價值呢 ?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