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CP、AWS、Azure 各有什麼特色?三大雲端 AI 平台評比
- 庭妤 郭
 - 4月18日
 - 讀畢需時 4 分鐘
 
隨著 AI 成為企業轉型的重要推手,Google、AWS 和 Microsoft 也推出了完整的雲端 AI 平台。但對企業與開發者來說,該選 Vertex AI、SageMaker,還是 Azure ML Studio?
本篇文章將針對三大平台的功能模組、支援模型、使用門檻、MLOps 整合、成本與典型應用情境,進行全面比較,幫助你釐清「誰才最適合你」的 AI 開發平台。
目錄
影片來源:NewsPiggy 科技新聞(YouTube) 
一、整體定位與上手門檻比較
平台  | 定位特色  | 操作介面  | 上手難度  | 適合對象  | 
Vertex AI  | 整合 AutoML、生成式 AI 與 MLOps  | 圖形 + 程式混合  | ⭐⭐⭐  | 想快速建模 又要彈性的開發者  | 
SageMaker  | 模組齊全但偏工程導向  | 需撰寫程式 + CLI  | ⭐⭐⭐⭐  | 熟 AWS、具 DevOps 能力團隊  | 
Azure ML Studio  | 拖拉式建模, 整合 OpenAI API  | 圖形為主  | ⭐⭐  | 教育訓練、 入門型團隊  | 
Google Cloud 的 Vertex AI 強調「一站式」整合,無論是完全不寫程式的 AutoML、還是自訂 Notebook 開發,使用者都能在同一平台內進行訓練、部署與管理。相較之下,SageMaker 功能模組完整但學習曲線較陡,Azure ML 則適合輕量應用與快速驗證原型。
二、生成式 AI 支援與模型整合能力
項目  | Vertex AI  | SageMaker  | Azure ML Studio  | 
原生支援模型  | Gemini、Claude、Imagen、Codey、Gemma  | JumpStart 模型、需另串接 Bedrock  | OpenAI 系列(需申請 Azure OpenAI)  | 
圖片/影片生成  | Imagen 3、Veo 2  | 無整合介面,需自行串接第三方  | 支援 DALL·E via OpenAI  | 
多模態建模  | 支援(文字、圖片、程式碼、語音)  | 有,但需複雜組合  | 限 GPT-4-V、功能受限  | 
對話式 Agent  | Vertex AI Agent Builder + Search  | 需自己串接 Lex 或其他服務  | 可搭配 Azure Bot Framework  | 
📌 Vertex AI 的一大優勢:提供生成式 AI 一條龍的體驗,從模型選擇、對話介面、知識搜尋(RAG)、圖片/語音處理都可整合,適合想快速落地生成式應用的團隊。
三、MLOps 功能與流程自動化整合
功能模組  | Vertex AI  | SageMaker  | Azure ML Studio  | 
流程自動化  | Pipelines 圖形/程式化皆可  | Pipelines 需程式串接,較複雜  | 支援設計流程, 但功能有限  | 
模型版本控管  | Model Registry + Evaluation  | Model Package + Registry  | 模型管理較簡化  | 
評估與比對工具  | Vertex AI Evaluation  | 類似功能需自建  | 不支援內建評估  | 
Notebook 整合  | Colab Enterprise + Workbench  | Jupyter-based Notebooks  | Azure Notebook Studio  | 
Vertex AI 針對企業需求,提供完整的 MLOps 工具鏈與模型治理機制,從訓練到上線部署的每一環節都有明確模組對應,並可搭配 GCP IAM 進行權限控管。
四、生態系整合與平台連動性
生態整合面向  | Vertex AI  | SageMaker  | Azure ML Studio  | 
資料倉儲整合  | BigQuery、Looker、GCS  | S3、Redshift、Athena  | Synapse、Azure Data Lake  | 
Dashboard 支援  | Looker Studio(原 Data Studio)  | QuickSight(需額外設定)  | Power BI、Azure Monitor  | 
其他串接資源  | Cloud Logging、Vertex AI Search  | CloudWatch、EventBridge  | Azure Logic Apps、Functions  | 
若企業本身已有使用 Google 工具鏈,選擇 Vertex AI 可大幅降低整合成本。反之,若已有 AWS 或 Microsoft 生態,則可評估與內部工具的對接效率。
五、計費方式與免費資源彈性
費用面向  | Vertex AI  | SageMaker  | Azure ML Studio  | 
免費額度  | $300 新用戶額度,Notebook 免費層  | 無固定額度, 需自行監控資源  | 多數資源有免費層,限制嚴格  | 
計費模式  | 按資源用量計費(GPU/Token 分開)  | 按虛擬機與模型使用計費  | 多為 API 套餐或計算資源付費  | 
生成式 AI 費用  | Gemini 約 $0.002/1k tokens 起(視模型)  | Bedrock / JumpStart 單獨計費  | Azure OpenAI 每日 API 限額計費  | 
💡 小提醒:Vertex AI 雖然採用按量計費,但預設資源會持續計費,建議初學者搭配 Pipelines + 自動關閉設定,以控制模型閒置產生費用的風險。
六、什麼情況該選 Vertex AI?
建議選擇 Vertex AI 的情境包括:
✅ 想快速驗證 MVP 或生成式 AI 應用(如客服、圖像生成、語音摘要等)
✅ 有 BigQuery、Looker、GCP 基礎資源,想整合分析與預測
✅ 需要一站式平台,減少 DevOps 串接負擔
✅ 團隊對 AI 有基本認識但非工程師為主
七、結語:選擇 AI 平台,不只是比功能,更是選對需求
每個平台都有其強項,選擇時最重要的不是「誰最強」,而是「誰最適合你的工作流程」。
若你追求快速上手、生成式應用彈性、與資料平台整合能力,Vertex AI 是最實用的選擇
若你的技術團隊習慣 AWS 串接,並重視完整控制,可考慮 SageMaker
若你的重心在教育場景、簡單建模或快速串 GPT 功能,可使用 Azure ML Studio
想了解 Vertex AI 更多功能與應用實例?




留言